昭通日报记者 陈忠华 文/图

吴学升(右一)吴学升, 1973年出生于威信县扎西镇石龙村,2007年担任村民小组长,2010年石龙村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委会主任,2016年再次当选为石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将讲政治、重实干、守底线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最基本标准,坚持党管干部,任人唯贤,选拔干部时要注重实绩、群众认可度等,选好领导干部。

善学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思想纵横)

一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让想躺的人跑起来。通过近期的学习,笔者对躺平式干部的种种表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发现干部、考验干部,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形成想干事者有机会,能成事者有地位,干成事者有平台的浓厚氛围。二是树立苦干实干的鲜明导向,让干成事者有舞台。充分运用好党内规章制度,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干部,唯有牢记初心使命、实干苦干,才能赢得群众信任,赢得未来。要强化使命担当,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让实干苦干成为安身立命之本,成为干事创业的主流。农业上,镇雄县围绕1+1+N的布局,从加工端入手,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镇雄县立足实际,科学构建了千亿级磷基新材料、百亿级煤电能源、百亿级绿色食品、百亿级白酒产业、百亿级纺织和五金、百亿级商贸物流1+5产业体系,精准谋划了中国贵酒·赤水源酒产业科技示范园、昭通镇雄磷基新材料、低热值煤炭综合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后扶纺织服装产业园、赤水源(镇雄)西南大通道供应链中心、雄府高品质酒店、赤水源生猪全产业链、大雄古邦红色文旅康养、滇东北粮油加工物流产业园等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并组建了10+2重大项目专班,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推动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当前,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正加紧建设,赤水源酒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正快速推进,即将开工建设。目前,在竹笋、辣椒、魔芋产业方面,已形成由细沙河竹笋加工厂、碗厂竹笋加工厂、松林思农辣椒加工厂、坪上魔芋加工厂为龙头引领,以加工、销售端拉动种植业的新模式。建设中的泥噜坪服装产业园。

工业上,镇雄县围绕一园四片区产业园区布局,大抓资源经济,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建设中的泥噜坪服装产业园。

善学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思想纵横)

当前,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正加紧建设,赤水源酒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正快速推进,即将开工建设。目前,在竹笋、辣椒、魔芋产业方面,已形成由细沙河竹笋加工厂、碗厂竹笋加工厂、松林思农辣椒加工厂、坪上魔芋加工厂为龙头引领,以加工、销售端拉动种植业的新模式。农业上,镇雄县围绕1+1+N的布局,从加工端入手,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镇雄县立足实际,科学构建了千亿级磷基新材料、百亿级煤电能源、百亿级绿色食品、百亿级白酒产业、百亿级纺织和五金、百亿级商贸物流1+5产业体系,精准谋划了中国贵酒·赤水源酒产业科技示范园、昭通镇雄磷基新材料、低热值煤炭综合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后扶纺织服装产业园、赤水源(镇雄)西南大通道供应链中心、雄府高品质酒店、赤水源生猪全产业链、大雄古邦红色文旅康养、滇东北粮油加工物流产业园等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并组建了10+2重大项目专班,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推动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服务业上,镇雄县立足区位、交通、人口等优势,挖掘行业潜力,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围绕百亿级商贸物流产业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今年以来,围绕省委3815战略和市委关于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部署,镇雄县立足实际,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从完善产业链入手,沉心静气推动产业发展,推动镇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48万吨无抗饲料加工厂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镇雄县的生猪养殖产业,实现了从抓生猪养殖向抓生猪全产业链方向转变……今年,位于镇雄县大火地工业园区的无抗饲料加工厂正式投产运营,这是镇雄县落实市委产、城、人融合发展部署要求,扎实做好产文章的又一实践。通讯员:王毅/文 李东旭/图。

工业上,镇雄县围绕一园四片区产业园区布局,大抓资源经济,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374.7万辆,同比增速均超过40%。

善学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思想纵横)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十四五以来年完成国土绿化超1亿亩。健全绿色电力交易体系,全国绿色电力交易电量超600亿千瓦时。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募资885亿元。以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去年,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49.84亿吨,同比增长4.4%。深化能源价格改革,推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新能源平价上网政策,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健全抽水蓄能两部制电价政策。

水路货运发送量85.54亿吨,同比增长3.8%。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截至今年6月,两项工具余额分别为4530亿元、2459亿元。

保有量超162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1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重点领域方面,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由十三五末的77%提升至目前的91.2%。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方面,落实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税费优惠政策,2020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环保相关资金1.78万亿元。

三年来,全国已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累计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过5.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5%。同时,优化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扎实推进重要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狠抓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高质量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昭通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深入实施中华文化工程、红色基因工程、视觉形象工程、民族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效推动各民族文化融合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结合昭通实际,深入挖掘昭通历史文化内涵,建成彝良县石榴红主题街区、威信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绥江县金江石榴红文化长廊等一批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为主要元素的实物载体。创作《万物生》《安家》等一批突出反映脱贫攻坚成效的影视剧作,精心打造《乌蒙欢歌》《心路传承》等一批文艺作品,出版《昭通简史》《昭通少数民族服饰图集》《苗乡唱响新时代》等一批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

扎西会议纪念馆、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接待观众35.07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2万余册,全方位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红色故事。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扎西会议纪念馆等25处革命文物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启动实施,扎西会议纪念馆改造提升项目顺利推进。

坚持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加大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28个、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个、百名人才培养工程项目2个。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创作编排《阿依古举》《高原的守候》《美颜昭通》等一大批文艺作品,常态化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文化惠民活动,累计演出2.03万场次,2023年观众达801万人次,让群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繁荣发展。网络文学作家意千重的作品《画春光》获第二届石榴杯征文优秀作品奖,昭通文学现象昭通作家群中国文学之乡成效不断彰显。深入开展乐器制作、服饰技艺和音乐舞蹈等培训,编印《鲁甸回族文化丛书》《永善县民族志》《昭通彝语地名考》等一批出版物和印刷品,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创新发展。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作170余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声乐《古嫫阿芝》获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舞蹈《拓荒牛》、戏剧《双夺魁》、美术《空山无语,筑路有声》《继往开来》获云南省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舞蹈《高原的守候》获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花灯歌舞《青青茶山》获第九届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二等奖,歌曲《昭通》《镇雄》分获云南城市名命名歌曲评选州(市)一等奖、县(区)三等奖,舞蹈《高原的守候》、广播剧《罗炳辉》获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立足扎西会议乌蒙山回旋战等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领各族人民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昭通作家吕翼的小说《马嘶》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坚持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加大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28个、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个、百名人才培养工程项目2个。

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创作编排《阿依古举》《高原的守候》《美颜昭通》等一大批文艺作品,常态化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文化惠民活动,累计演出2.03万场次,2023年观众达801万人次,让群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繁荣发展。深入开展乐器制作、服饰技艺和音乐舞蹈等培训,编印《鲁甸回族文化丛书》《永善县民族志》《昭通彝语地名考》等一批出版物和印刷品,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创新发展。